凭 “ 傻 ” 劲打造奉献团队 用 “ 韧 ” 劲建设放心公路
――记监理公司保宜高速项目监理部
不知道大家到过鄂西北的襄阳保康没有,那里紧挨着神农架林区,山势险峻,交通不便,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山沟。但是有一群公路人,他们主动放弃了城市舒适的办公环境,告别了和家人共叙天伦的美好时光,走进了保康的大山深处,在这里建设一条西北内陆边境口岸与长江黄金水道快速对接的大通道――保宜高速公路。它是我省骨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重要的枢纽。
监理公司保宜高速襄阳段监理项目部的 47名员工,从去年 5月进场至今,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坚持在项目建设工地上。“傻瓜”――这是很多人在背后对他们的称呼。项目监理部主任付永乐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作为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在拿下这个工程之后,他主动提出率队前往工程建设一线。
工地上生活条件艰苦,保康当地物资有限,项目部的同事们要吃点荤菜都要坐车到上百公里之外的远安县城去买。为了节省用车,这样的采购一般都是趁有人外出办事的时候顺便捎回,一个星期最多一次。有时候半个月没有荤菜补充,大家就每天吃白菜萝卜。至于驻地一个礼拜停水停电,更是家常便饭。但和这些比起来,更加艰苦的是监理人员有时要在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环境中作业,在隐蔽工程夜间施工时,通宵达旦加班更是常事。最怕的是冬天去工地检查,施工便道陡峭泥泞、又冻又硬,车辆根本不上去,监理人员只能靠一双腿,搞不好就要摔个四脚朝天。
项目部负责监理 6个标段的工地。其中最近的 7标开车大概 20分钟能到,最远的 10标最少要一个小时,而且全是崎岖陡峭的山路。为了来回巡视工地,付永乐每天要颠簸上十个小时。在项目现场,他下过几十米深的桩基孔底,爬过三十多米高的墩柱,也在烈日炎炎的正午钻过闷热缺氧的隧洞。“干工程先要严于律己,再是严于待事”。这是付永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一次,他在巡检时发现施工单位钢筋笼焊接未按规范施工,他立刻要求全部返工,对方请他先回去休息,返工完照相给他检查,但付永乐坚持留在现场,监督全部返工后才离开。临走时,他还再三叮嘱现场监理人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关键工序马虎不得。
为了项目,家庭和生活都被付永乐抛在了一边。监理人常年在工地上,基本都属于晚婚晚育的模范。付永乐今年 42岁,女儿刚 7岁,本来更该捧在手心里疼爱。去年项目开工时,正好是女儿小学择校的关键时期。但他忙得根本顾不上过问,只能拜托妻子全权负责。当女儿终于上学时,他一次也没亲自接送过。
项目部 47名员工,平均年龄 33岁, 19人有家有口。工程开工一年多以来,一两个月回不了家、见不到老婆孩子对他们来说都是常事,即使回家,最多也呆不到两天。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但对于付永乐的女儿来说,许久才见一面的爸爸更像是家里的“稀客”。每次离开家去工地时,付永乐都想女儿能抱着他撒撒娇,说声“爸爸,别走”,但女儿只会淡淡地跟他“ good bye”,她已经习惯了家里没有爸爸。对于女儿,付永乐感到很愧疚,他自我检讨:“作为一个父亲,我跟女儿的交流太少,她学校的活动我从来没参加过,女儿喜欢什么我也都不知道。”但是项目上哪个标段需要重点注意、哪个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甚至哪座桥梁需要几根钢筋,他比谁都清楚。
在付永乐的带领下,保宜高速襄阳段监理项目部的“傻瓜”数不胜数。公司企划部部长周敢去年 8月随队进场时,儿子才 3个月大。因为聚少离多,一岁多的儿子到现在还只会叫“妈妈”,不会叫“爸爸”。今年 3月,第九合同段监理组长曹俊的母亲因病住院,他当时正在保宜高速的两个控制性工程之一――尚家湾隧道的工地上。这是保宜高速的特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曹俊在电话里拜托姐姐帮忙照顾母亲,连同事都没告诉就又进了隧道。 4月,曹俊再次接到父亲医院的消息,他请其他同事帮忙打了几千块钱医药费回家,自己仍然坚守在工地一线。
都有父母,都是子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监理工作的职责所在,质量安全的重担在肩,我们有心酸、有愧疚,也必须咬牙忍住,工程质量重于泰山。
今年 3月,保宜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领导在检查尚家湾隧道时说:“终于看到了让我放心的隧道”。这样的肯定是我们监理人最大的满足。
监理项目部副主任刘勇刚平常总笑眯眯的,是个同事眼中的和气人。但在工地上,施工单位都怕他,因为只要涉及到工程质量问题,他的脸马上拉下来了,而且“油盐不进”。一次,他在检查十号标段施工工地时,发现桥梁的承台钢筋制作不合格,按照监理要求,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全部更换。但返工意味着原来 14吨左右的钢筋基本废掉了,加上人员和材料费用,施工单位至少要损失十万元。对方的施工经理、项目总工挨个来找刘勇刚说情,先是要请他吃饭“谈一下”,被他多次拒绝后,又找到他办公室,塞给他一个沉甸甸的“信封”请他关照。刘勇刚想都没想就退了回去。事后有人问他:“你没看看里面有多少钱?”他回答:“无论有多少钱都不行,这是个职业操守问题。”
像他这样的拒绝,在这个项目上,发生过多次。
他们这个集体,始终被一种精神感染着,那就是团结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一点,公司新来的 6名大学生也许有更直接的感受。 23岁的朱炎炎刚到工地时,实践经验有限,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也都不买他账。项目组的老同志手把手地教他,他自己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现在,关于桩基、系梁、立柱、盖梁、预制 T梁……这些工序流程他都烂熟于心。
不只是朱炎炎,项目部二十几位高工和工程师们,无一不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成长起来的。凭着这股“傻劲”和韧劲,项目部创造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今年 4月 12日,作为保宜襄阳段项目的首件工程,全线第一片盖梁在项目部的监理下完成; 6月 24日,我们所监理的马良隧道,作为控制性工程全线第一家实现双幅贯通。作为首次进入湖北省内高速公路监理领域的一名“新手”,公司先后取得了保宜高速“ 2012年一季度先进单位”、“ 2012年度安康杯平安杯先进单位”、“ 2013上半年质量综合考评优胜奖”、“首件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并在湖北省质监局 2012年度监理单位信用评价中获得 AA级。
如果奉献是“傻”,他们不怕被人说“傻”。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傻”同事,才有了湖北公路人的今天,才有了武汉交通在全国的枢纽地位,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忠诚处事,诚信经营,竭诚服务,精诚合作”是监理公司的经营理念;打造一流监理队伍,勇作行业领军人物是他们的目标追求,他们始终坚持做一个项目,建一方信誉,创一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