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圳市逐步取消强制监理制度的思考
日期: 2014-08-21
对深圳市逐步取消强制监理制度的思考
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俞小明
日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宣布推进多项改革创新措施。其中一项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即在工程建设领域将开展非强制监理改革试点,明确发包方主体责任,首先是社会工程全部取消强制监理,并将非强制监理范围逐步扩大至政府工程 …… 。这一突如其来的信息在深圳监理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随着这一改革的棋子在深圳落地,如果推进顺利的话, “ 逐步取消强制监理制度 ” 对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无疑也是大势所趋,值得全国监理同仁久久深思。
1 深圳市强制性监理制度
让我们对深圳市监理史有关强制性监理政策法规作简单的回顾。
(1)1985 年 6 月,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了 8 家工程地盘管理公司。这就是深圳工程监理行业的雏形或前身。它们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工程监理制度的开始。
在深圳 8 家地盘管理公司成立 3 年之后的 1988 年,国家开始在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八市二部进行建设监理制度的试点。
(2) 1992 年12 月1 日 ,深圳市建设局印发了《深圳市建设监理试 行办法》。该办法规定,造价在100 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实行建设监理。正是从这一文件颁布开始,深圳的强制性监理有了明确依据。
(3)1995 年 9 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条例》,对工程监理的内容等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996 年,深圳市建设局印发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条例〉实施办法 ( 试行 ) 》,提倡对总投资额在 100 万元 --300 万元,由政府投资、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或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实施监理。
(4)2000 年 7 月,深圳市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制订了《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意见》,要求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规模在 100 万元以上的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 “ 进行立项、招投标、监理、质量监督、验收 ” 。该《实施意见》的出台,扩大了深圳监理行业的服务范围。
(5)2002 年 11 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新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条例》,将实施强制性监理的范围进行了适当的扩大。条例要求总投资 300 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实行监理;并将投资 300 万元以下的涉及公众安全的桥梁、地下通道等工程项目,也纳入了必须监理的范围。
正是以上的一系列文件,加上 1995 年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尤其是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颁布,以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 “ 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 ” ,确保了建设监理制度在深圳的顺利推行。但是,其强迫性机制也十分明显。
2 强制性监理制度下深圳监理行业的成败得失
回首深圳自 1985 年试行地盘管理制度以来,其监理行业的发展一直傲然走在全国的前列,历经了起步、快速发展、规范调整和稳步发展等重要阶段。 20 多年来,深圳的工程监理从无到有、行业实力由小到大、服务水平由低到高,监理的社会环境日臻成熟,伴随着特区的成长一路走来,在特区的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
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共有监理企业 105 家,其中甲级 78 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3100 多人,监理从业人员近 14000 人。而在 1993 年,深圳监理企业只有 48 家,从业人员仅有 1 950 人。 2011 年深圳有 3 家监理企业进入全国工程监理企业工程监理收入前 100 名,其中: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收入为 23 085 万元,排序第 8 位;深圳市中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收入为 15379 万元,排序第 27 位;深圳市都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收入为 11 045 万元,排序第 65 位。在 2012 年全国工程监理企业工程监理收入前 100 名的排序中,深圳市中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收入 20 065 . 68 万元,排序第 17 位;深圳市都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监理收入为 13246 . 11 万元,排序第 54 位。
但我们应更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监理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 年下半年,深圳市监理工程师协会抽查了 36 家监理企业 ( 综合资质 2 家.甲级资质 32 家 ) 的 36 个在监项目。检查情况的总结通报中关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摘录部分如下。
“ 通过检查,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而且少数监理企业工程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 一 ) 监理取费普遍较低
几乎所有受检的工程项目监理费标准均低于国家标准。政府工程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取费下限 ( 下浮 20 % ) ,且监理合同中有一系列对监理单位的处罚条款;民营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签订阴阳合同已成为监理行业的潜规则,部分在建工程项目的监理费仅每平方米 8 ~ 9 元,低于国家取费标准的 60 %以上,属于典型的恶性竞争。由于工程项目监理收费低,导致一部分工程监理企业经营困难,已经成为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监理行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
( 三 ) 监理人才流失,监理机构资源配置不足
由于监理费过低,监理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低于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同等员工,监理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导致总监理工程师严重不足,有兼职多个项目现象。有的项目监理检测设备配置不足;项目监理部计算机配置率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有关规范、施工图欠缺,不完整。
、、、、、、
( 八 ) 监理人员对监理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监理部没有统一着装、戴工牌;部分监理人员情绪低落,对监理行业前景信心不足;有的缺乏责任心、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个别监理企业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流失,这也是整个监理行业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2013 年下半年,深圳市监理工程师协会又检查了 100 家监理企业.其中既有甲级,也有乙级,还有外驻企业。所检查的 100 个项目涵盖了房建和市政工程项目,基本上反映了深圳市当前工程监理项目的现状。从参加检查工作的同志所写的体会来看,可以说 2012 年检查所暴露的问题没有丝毫改观。
深圳监理行业经过 20 多年的洗礼成长,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倒伴随着深圳监理行业的成长而如影随行,甚至日积月累更加严重。这到底怎么了 ? 难道是当初监理制度设计者考虑不周、随意拍脑袋的结果 ? 难道是行业主管部门不够重视、支持不力 ? 难道是我们监理人员不够敬业?非也!
3 强制性监理制度对深圳监理市场的影响
可以说,强制性监理制度是深圳监理市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没有它就没有深圳监理行业的今天。应当肯定强制监理制度在刚诞生时的及时性和必要性。但随着监理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它的不离不弃和保驾护航反而偏离了当初监理制度的初衷。强制性监理制度通过行政力量干预市场,扰乱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监理行业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产生的一些负作用不容小觑。
(1) 在监理市场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强制性监理制度强行增加了市场对监理服务的需求,但不是有效需求。许多业主特别是私人业主就内心而言并不想聘请监理提供服务,仅仅是因为报建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而无奈为之。于是监理行业迅速膨胀,出现了一窝蜂的监理企业兴办潮,招兵买马,仓促应对。但是,弱化的市场淘汰机制,不能有效地淘汰提供低标准服务的监理企业,也就保护了监理能力较差的企业。过度的供给而产生的良莠共存,必然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监理费低廉亦就在情理之中了。 1992 年~ 1994 年深圳监理行业的快速膨胀和随后政府主导的监理企业精减和调整,就是例证。
(2) 在强制性监理制度的庇护下,监理行业依赖性强,发展后劲不足。监理行业自身严重缺乏造血功能,从而抑制了监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创新转型升级的欲望。监理行业专业化水平不能有效地提高,监理市场处于低水平激烈竞争状态,影响了监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誉。
4 强制性监理制度的改革
市场配置资源,资源繁荣市场。市场的本质就是达人成己,互惠互利。明码标价或讨价还价都可以实现,只要双方情愿即可,未必要第三方介入。否则当它长期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必然会作出反应。在监理制度实施的初期,政府通过 “ 强制性 ” 机制成功地将监理市场的运行确定在了自己期望的位置,满足了一时之需。此举短期可以,但长期强制必然要引发市场的抗争。如果不妥善予以解决,扭曲的市场必然暴露出狰狞的面目,让人不忍目睹。目前深圳监理市场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甚而可以说是顽疾,不正是这一结果吗 ?“ 苦花结恶果 ” ,是矣!
如果监理行业信誉不高、职业发展不理想、社会对此诟病多,政府推行强制性监理必然受到阻力。因此,强制性监理制度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别无选择了。只有改革,才可引导监理行业走出低谷,实现优胜劣汰,使监理企业涅 ?? 重生。
5 敢问深圳监理行业路在何方
深圳对外宣布 “ 逐步取消强制监理 ” ,引起了深圳监理行业的强烈反应。监理企业生存的危机感陡然而生: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1) 监理人员要提高认识。逐步取消强制性监理是必然的,因此,不断完善自我、注重学习、苦练内功、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乃当务之急;及时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挑战,适时转换角色。相信只要是金子,必定会在祖国的建设岗位上熠熠生辉。
(2) 监理企业面对挑战,一定要打破目前 “ 施工阶段监理 ” 的桎梏,积极开展知识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和服务优势在建设工程产业链上延伸和拓展业务。可借政策导向的东风,整合组织机构,优化人力资源,从施工监理向设计监理,前期咨询延伸,逐步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咨询机构。据悉,深圳市出台 “ 逐步取消强制性监理 ” 这一政策,就是要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扶持一批有实力、信誉好的监理企业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淘汰一批不良信用的监理企业,逐步扭转监理行业的社会形象。
6 结 语
深圳监理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赋予了它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死亡 ? 发展还是颓败 ?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愿所有监理人共同思考、求索。
( 摘自《建设监理》 2014 年第 5 期)